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你的孩子适合寄宿家庭吗

刚刚更新 澳际教育 编辑: 浏览次数:1612 移动端
    此文完全是有感而发,从事留学行业多年,随着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更开放化的认识,低龄化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我接触到的学生群体,最小的8岁,最大的33岁,从小学到博士,有更多的人为了更好的教育环境,或是为了内心一直存在的留学梦,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大的学生”况且不提,今天特意说说小学、中学这类可能接触到寄宿家庭的学校。

    在美国,按学生的住宿类型划分,有走读的学校,就是我们常说的day school,学生放学后和有接待国际生资格的寄宿家庭一起生活;另外一种是寄宿学校,即boarding school,学生是住在学校宿舍里面,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情都在学校完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生活、学习圈子就只限于校园内,在周末或者假期,学校也会组织相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那么,你的孩子是适合day school 还是boarding school呢?

    遇到的很多家长,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去day school,跟美国家庭一起生活,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无非是,第一,我的孩子独立性非常好,性格开朗,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第二,住在美国家庭里面,有利于孩子更直接、更全面的感受美国的人文风情,有利于孩子更快的融入美国的社会,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第三,住在家庭里面,我的孩子有更多的接触美国社会的机会,而不是禁锢在学校里面...

    根据我的观察,不是一个孩子满足了这些条件就可以很顺利的在寄宿家庭生活学习。先说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生“小明”,男孩儿,国内高一,准备去美国读11年级,在高一结束之后先去美国参加了一所中学的夏校课程,并再次期间,住在美国的一个家庭里面。这个家庭对于接待国际学生非常成熟,因为每年都有国际学生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在走之前,学生信心满满,非常期待,但是出入家庭,各种不适应。

    首先,饮食方面,美国以土豆、牛肉、面包等为主的食谱,小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吃不饱。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是中国学生首先需要适应的,因为“一顿不吃饿得慌”。面对饮食差异,学生可以跟住家去交流中、美的饮食习惯,甚至自己动手做一些中式菜(住家会非常非常欣赏这个孩子)。但是问题来了,像小明一样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家都是不下厨房的,没有做饭的本领,这就很有可能因此与住家产生矛盾、产生隔阂。而此时,小明能做的,就是跟我抱怨在那里吃饭如何不习惯,当我告诉他如何去跟住家沟通的时候,他自己也没做任何有效的行动。

    另外有一件小事,小明的pocket money用完了,跟我讲的时候兜里只剩一美元,只够买一个hot dog,但是他带的银联卡里面还有钱,不过有些地方刷银联卡比较麻烦,小明找我问应该怎么办。如果是在国内,这种情况当然是去银行呀!但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孩子就不知所措了。知道告诉他可以跟住家协调,怎么换点零钱出来,或者让住家带着去银行取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失去了这些解决问题的想法。

    其次,沟通能力。那些认为自己孩子沟通能力好、独立性优秀的,是否仔细考虑过。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质,全都是在一个他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家庭、面对完全不同的西方环境,他的这些特性,还能不能非常从容的表现出来?学生知否真正做好了面对这一切的心理准备。小明在家待的久了,想去市区转转。小明第一时间跟我表达了这种想法,但是始终没有跟住家协商沟通。当然,英语表达能力的局限性,可能是学生不愿主动沟通的原因之一,但是,更令人担心的是,陌生的环境抹去了孩子的一些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想法。

    远赴重洋,不远万里求知,家长、顾问老师,都希望孩子在这个过程能成长一些,但是对于这种期望,给孩子选择一种更适合的学习环境,无疑是最重要的。孩子究竟是适合哪种学校,综合分析一下吧。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