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留学生回国就业如何?请看中国留学发展报告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在北京发布。报告从中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留学低龄化、反向留学、留学人员回国就业等方面都做了比较完善的调查和阐述。
这次,选取了留学生毕业归国后的发展部分综述给大家。报告事实清晰、数据充分,非常有参考价值。无论是有留学/归国意向,抑或仅仅是国内求职者,都可以收藏以作分析。
1、海外/国内就业竞争加剧
近几年,海归光环在媒体报道中已经逐渐暗淡。中国留学生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就业都面临着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
一方面,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国收紧工作签证制度,国际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在留学所在国继续工作的可能性在变小。
如,国际学生数量逐年激增,但外国人在美国合法工作所需的H-1B签证数量的却增加有限,也就是说,可以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或者通过工作申请永久居留权的机会也在减少。
在欧洲方面,2015年,为了鼓励当地企业雇佣本国公民,瑞士大幅减少工作签证配额数量。
6500个分配给非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工作签证比上一年足足减少2000个,就连分配给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签证数量也比上一年减少1250个。
眼看国际形势愈发严峻,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考虑回国发展。到2015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达到40.91万人,自1978年至2015年回国人员总数达221.86万。随着海归数量的激增,他们面临的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与国内大学毕业生的竞争更加激烈。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整个网络能搜索到的明确注明需要海归或者海归优先的职位,还不到1万个;但2015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接近41万。国内外学期制度不同、容易错过招聘季、不了解国内企业用人标准与需求、缺乏社会网络优势等,都成为海归就业障碍。
不过,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调查,海归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明显加剧。85.9%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与2013年的调查基本一致。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8%,略高于2013年的调查。详细咨询澳际专家
2、回国就业满意度不高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针对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的特征依然存在,创业方面先锋作用依然明显。
总体来说,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方面存在如下特征:
第一,就业区域集中于一线城市。位居前三名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分别占比29.1%、11.5%、6.1%。
第二,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是金融业、传统制造业、教育科研、电子信息,分别占19.4%、11.5%、10.8%、9.6%。
第三,超过六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在基层岗位工作。实际薪酬低于其期望薪酬,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度、工作满意度均较低。
其中,仅有26.4%的被调查者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国内学生。
16.5%的留学回国人员在所学专业与实际从事工作的匹配度方面选择“非常匹配”。
对当前工作持“非常满意”态度的仅为3.5%,选择“满意”的为27.1%。
3、回国创业热情高
在被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超过1/10(11.9%)的人选择了创业,其中男性占比13.2%,女性占比8.2%。
选择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国内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根据麦可思调研,近三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15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为3.0%)。
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方面存在以下特征:
第一,创业集中在一线城市,城市市场前景是创业者最看重的要素。
据调查,超过四成的人选择在北京(22%)、上海(20%)创业。15.3%的人选择创业城市的依据是“市场前景好”。
第二,创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生物工程/新医药(22%)、新一代信息技术(15.1%)领域海归创业最为活跃。36.8%创业企业在三年内盈利。
第三,创业成本高、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根据调查,创业中排名前三项的困难是经营运行成本高、融资困难、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分别占26.9%、16.4%、15.5%。
商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主要通过向政府传达企业的要求(30%)、宣传人才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6%)等方式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提供服务。我想出国留学
4、参政议政意愿高
调查显示,23.9%的留学回国人员表示有参政议政意愿。进一步调查发现,80后、90后留学回国人员中,男性参政议政意识高于女性,表现为27.4%的男性、14.2%的女性有参政议政的意愿。
接受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32%计划或曾经报考过国内公务员。
总体而言,留学回国人员报考公务员的比例高于国内大学毕业生,回国后成为公务员的比例(1.5%)略高于公务员与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0.9%)。
通过媒体/互联网发表言论成为留学回国人员参政议政的最重要渠道,选择该渠道参政议政的受访者占总数的55.3%。
进一步调查显示,中央委员(或候补)中海归占比超过10%,国务院部委正副部长中海归占比接近18%。
5、在慈善领域表现突出
2016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榜,中国大陆共有100人上榜,其中有11人具有留学背景,当中4人捐赠额过亿。
从留学背景来看,上榜企业家留学国家集中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学专业聚焦于商科。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科教育体系中,探讨商业活动中企业与企业、人、社会之间关系的商业伦理课程是必修课程,这样的课程引导未来的企业家关注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责任,关注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把创造社会价值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时,留学人员在国外生活多年,深受欧美慈善文化、慈善制度的影响,未来将有更多的海归企业家关心和投入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6、有“再归海”意向
在关于留学生回国后再“归海”意向的调查中,918个受访者,有68% 的人表示有“再归海”意愿,但“再归海”后仍然会保持与国内的频繁联系,处于环流状态。
“海归再归海” 指留学人员从母国前往留学目的国之后,回到母国发展,之后再次去往原来的留学国家或第三国。
调查显示,留学人员“再归海” 的原因主要集中在:
国内环境污染严重(37.8%)、国内薪酬太低(28.5%)、找不到满意工作(26%)、有食品安全问题(24.5%)、不愿子女接受国内教育(24.5%)、买不起房子(22.9%)、难以适应人际关系(19.7%)、对海归不认同(16.2%) 等选项上。
进一步分析发现,愿意“再归海”人群具有一定共同特质。
从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来看,大部分的“再海归”人群来自于二三线城市或中小城镇;
从个人的经历角度来看,再次选择出国、往返于不同国家的人群,大多语言能力较好,在国外有一定适应能力,并且在回国之前在国外有过工作经历;
从再次选择出国的原因来看,大部分“再归海”人群是因为发现国外发展机会更好,或因为种种客观条件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而选择再次出国。
概括而言,“海归再归海”以及留学人员环流现象与工作发展机遇、国内生活环境恶化、子女教育以及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7、三年后薪资高于同级国内毕业生
海外读研毕业生在毕业3 年后平均薪资会有进一步提高,较之国内同届研究生高逾千元(人民币,下同)。
据麦克斯数据统计,2012届国外读研毕业生3年后平均月收入为8103 元,比2011届毕业生的7701元提高了402元,较之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6001元相比更高出2102元。
2012届国外读研毕业生3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比同届本科毕业生的6371元高出1732 元。
CCG分析称,留学人员的海外留学经历能够提高其在职场中的就业竞争力。
也就是说,留学生们只要能够坚持住,度过最初的找工作以及适应期,之后在工作中所爆发的潜力将大于同届国内毕业生。
从调查报告分析来看,虽然出国留学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对于有条件的家庭来说,这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留学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和后续发展也证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留学经历,对其开阔眼界,增长学习能力和提高自我认知都有极大的帮助。
出国留学不仅仅是为了之后谋生之路走得顺畅,更重要的是,去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和一成不变的舒适区,最终把自己雕琢成最喜欢的样子。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