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如何认清所谓“移民潮”的本质?
近日在新浪国内新闻中看到时言平的文章《“精英移民潮”应反省社会土壤》(华商晨报)。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家,海外侨胞数量已超过4500万,中国正掀起自上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以来的第三波移民浪潮,这次移民潮的主体是知识精英和新富阶层。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潮,不禁引起国人的反思与警惕。”
时言平文对“精英移民潮”应反省社会土壤,是从公民成长的这片社会土壤入手的,“精英的流失某种意义而言,是国力的流失。”他们的去留,如同时言平所言,是“迁徙的权利”,是“用脚来投票”。那么“候鸟终有归期”吧?何时有归期,那就要看“社会土壤的改良”。
在下在高校工作三十多年了,“精英移民潮”似乎没发生似的。今年有两位加拿大某大学教师来听在下的课,在下关注了西方高校的现状,由于经济危机,大学都在生源方面动脑筋,这两位也是冲着中国的生源,踏上中国这块土地的。他们成果如何,在下看来也很一般,甚至也很无奈。至于学校教师出国,反而呈下降趋势,道理也是明显的,经济危机时期也就别想入非非了,也没什么用。其实,正常的移民没有人介意的。
那么,所谓“精英移民潮”,只能改为“新富移民潮”。如果存在“移民潮”,那么主体是两大群体,“知识精英”与“新富阶层”,既然前者没有显着差异,那么必定是后者“新富阶层”。时言平的感慨就有点“丈二和尚”了。无论是“精英”还是“新富”,他们的情况与弱势群体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时言平哪天也为弱势群体们说句话呢?
新富阶层为何要移民?新富阶层是从什么社会土壤成长起来的呢?发迹完了怎么就拍屁股走人呢?“新富移民潮”不少属于“逃离追究”,真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所以说,是要“时言平的反思”还是要“重庆的唱红打黑”呢?在下看是后者,而且不仅仅是社会治安的“黑”,也应该深化到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
我对移民认知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由于出国留学及工作式移民(或婚嫁等),这是主要的,也是自然经典式的移民。从国内一流大学成为西方国家的预科生这一说法,也就知道这类移民的规模了,但这类移民目前是延续性的。
二、假性模式移民,用一定经济实力,获得投资移民,然后仍在中国大陆经商和办实业,但以外资自居,获得大陆优惠政策,实业商贸仍然在中国大陆。
三、逃逸模式移民,仍然以投资移民方式,一走了之,卷走在国内大量资金(也称第一桶“金”)。这些资金来历是有问题的,是需要考量的。
正常的移民无可非议,但目前投资式移民剧增,关键是第二、三种类型,尤其是第三种。投资移民,首先需要经济实力的,以加拿大为例,用40多万加元存五年(无利息)在他国,便获得投资移民资格,或者一次性交纳12万加元给加拿大,再加其他费用,折合人民币100多万,便可获得投资移民。但是真是到他国生活,没有500万这个脑筋就别动了。如果真的是办实业与经商,国外用工费用太高,似乎这种可能性极小,所占比例也极其可怜。那么,第二、三种类型是投资移民的主体。
第二种,这叫打擦边球,堤外损失堤内补,这类移民似乎已经十多年的进展了。第三种才是所谓第三次移民潮的主流,似乎浩浩荡荡。这些问题须用“统计学”的眼光加以观察,个案上说事没有多大意义。
最后,国内各类矛盾也有上升趋势,国际安全局势也是移民的一种动因。
毛泽东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移民潮”不是简单和自然的“移民”,能不能还有建国初期的回国热呢?同样考量着中华民族。
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